實話說,
劉若英給我感覺是很好的,
在看電影之前,
曾經在媒體里看到她說結婚了,
就開始在家看書,
寫文章。
這一點上,
我以為至少劉若英過的是目前娛樂圈比較受人尊敬的生活方式。
然而,
當我真正看完電影以后,
真的有點失望,
編劇確實不是誰都可以,
作家寫故事的能力也不是誰都能勝任的。
沒有看過劉若英的手稿,
很難斷定最原始她的故事是講什幺的,
文字是怎幺描述的。
但與真正的作家比,
她真的內容真的稍顯稚嫩。
電影里用的技巧很多,
懷舊的質感,
懷舊的黑白切換,
如果故事能再精彩一點,
這將是很經典的電影。
也許它的票房會很不錯,
但是對于一個在意內容的人來說,
這部電影最多打6分吧。
首先,
故事流于庸俗,
講述的是一對成年人在微時的初戀,
面對窮困時,
男主開過店,
做過擺攤,
打過網游,
賣過黃片。
女主則是不斷地換男人以取得自己的安身立足的安全感。
因為一場分手,
男主成功了,
最后結婚生小孩了還對初戀念念不忘。
怎幺評價這個電影呢?要說商業化,
卻拿情懷說事,
要說情懷,
真正的感情戲卻不深。
處理初戀這種事,
讓我想起日本電影《情書》,
同樣是老套的情節,
卻十分打動人心。
又或者觀眾對于北漂這個話題出現了厭倦,
幾乎北漂的影視劇,
女主總是被描述得很拜金,
很社會,
對男人坑蒙拐騙,
投懷送抱。
而男主的形象總是窮困時貧困潦倒,
感情受挫才開始奮斗,
最終成功了,
還與舊人不可能在一起了。
這就讓我想起了《雞毛飛上天》,
男主找女主找了八年,
女主結過婚,
還有孩子,
他依然和她一起奮斗,
白頭偕老。
或者觀眾又要說,
普通人都是這樣和《后來》里一樣,
女人不斷找男友,
吸煙酗酒,
總是想找個金主結婚,
而男的,
總是要經歷過才會成長。
當然他們說得也很有道理,
但是只是想說,
《后來的我們》只是一部拿情懷說事的商業電影而已,
談不上是優質電影,
當然這些年真正的編劇也寫不出優質電影,
何況是半路出家的奶茶。
這個時代,
缺的不是故事,
缺的也不是素材,
而是有水準的作家與編劇。
碼字不易,
歡迎留言討論,
點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