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者扶植計劃 第二期#
英超復賽后的又一場焦點大戰,熱刺在主場最終與來訪的曼聯1-1戰平。這場看點十足的對決透露的戰術信息,遠好于比賽觀感。
極為巧合,穆帥與索肖本場比賽都祭出了“假四真三”的陣型體系,萬-比薩卡與本-戴維斯較多內收成邊中衛的部署下,雙方都在尋求邊路與空間的沖擊。只是在這個層面上,穆里尼奧顯然是要技高一籌的。落后局面下,索肖利用換人進行了多種嘗試,博格巴、馬蒂奇、格林伍德等人的登場,讓曼聯制造了更多的威脅射門機會。
一場平局算是一個相對公道的結果,但是這場比賽為雙方帶來的戰術意義可能要大于積分。出場陣容
熱刺(4-2-3-1):1-洛里/24-奧利耶、15-戴爾、6-戴維森-桑切斯、33-戴維斯/8-溫克斯、17-西索科/23-貝爾溫(70’30-熱德松)、11-拉梅拉(70’18-洛塞爾索)、7-孫興慜/10-凱恩
曼聯(4-2-3-1):1-德赫亞/29-萬-比薩卡、2-林德洛夫(78’31-馬蒂奇)、5-馬奎爾、23-盧克-肖/17-弗雷德(63’6-博格巴)、39-麥克托米奈(89’3-拜利)/21-詹姆斯(62’26-格林伍德)、18-費爾南德斯、10-拉什福德/9-馬夏爾(78’25-伊哈洛)拉師傅 詹姆斯狀態差 曼聯兩邊癱瘓
與盧克-肖的前提幅度較大相比,萬-比薩卡雖然數次在前場完成接應與持球,但是從整個上半場比賽來看,他更多地還是作為右中衛使用。這種安排下,肖與丹尼爾-詹姆斯實質上成為曼聯的兩個邊翼衛。
只是,沖擊的策略不同:肖在左側更多地與拉什福德進行配合,D-詹姆斯則需要發揮他的速度優勢去完成進攻縱深的覆蓋。
曼聯進攻端邊路強沖的展現
上圖下端,是萬-比薩卡與肖上半場比賽的熱點圖。我們可以看到,萬-比薩卡在右中衛的位置上是有活動“強點”的,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肖的位置整體前提幅度更大。
因此,曼聯上半場的進攻,尋求的是馬奎爾在左側聯系肖與拉什福德,讓倆人完成配合沖擊。一方面,能壓制奧利耶的前提進攻;另一方面,也能打擊熱刺防線上戴維森-桑切斯這個潛在隱患。
與左側的配合相比,較多作為右側邊翼衛的D-詹姆斯則需要更多的縱向跑動,去彌補他持球精細度上的不足。后腰麥克托米奈給D-詹姆斯更多的是短距離傳遞,尋求配合或是讓他自己完成持球突進;前腰B費則是更多送出中長距離傳遞,希望能找到空間以發揮他的速度優勢。
只是,不管是左側的拉什福德與肖的配合,還是右側D-詹姆斯的直線推進,在球員狀態遠沒有達到最佳的情況下,整體效果都很一般。尤其是與熱刺進行對比,更加直觀。教科書式反擊沖垮曼聯防線 穆帥給索肖上了一課本-戴維斯內收為左中衛的情況下,孫興慜實質上承擔了左邊翼衛的職責,與右側的奧利耶遙相呼應。雖然穆帥的部署與索肖一樣強調后場拉開寬度后的向前傳遞,但是皮球過渡到前場之后,熱刺的主要策略并不是進行縱向突進,而是更多尋求橫向過渡去打擊曼聯的遠端空位。
熱刺的沖擊在后續強調的是橫向空間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本-戴維斯后場出球找到孫興慜,后者做球之后熱刺通過拉梅拉的帶球、過渡,形成了小團隊的配合體系并最終找到右側空位的奧利耶。雖然奧利耶的傳中被盧克-肖擋出底線,但是這種策略無疑是極為有效的。
這場比賽中,我們看到了盧克-肖數次補位遠端空當以及奧利耶完成射門,穆帥的這個策略無疑是更有效的。
更加關鍵的是,熱刺本場比賽的反擊策略是極為講究的:孫興慜4次嘗試過人,其中成功的3次全部發生在后場(左側);而拉梅拉4次過人成功3次,主要區域在中場高位,這就保證了他們能在由守轉攻時實現從后場到中場的過渡,并有效地沖散曼聯防守體系。
孫興慜與拉梅拉在最大限度上保障了熱刺的反擊推進
此時,凱恩的回撤策應并不會影響到熱刺進攻“箭頭”的威力,因為貝爾溫主要負責內收的戰術職責,而且頂得相對靠前。
不斷被熱刺持球沖擊,尤其是在二點球控制上弱于對手的曼聯,上半場留給了熱刺足夠多的高位沖刺機會。曼聯的丟球,就是直接體現。
熱刺的進球從上圖可以看到,盧克-肖完成第一點爭頂之后,熱刺的奧利耶在第二點的拼搶中搶在拉什福德之前將球捅走。這時候,因為馬奎爾處在高位,貝爾溫具備足夠的沖刺空間;馬奎爾此時暴露出轉身及回追慢的弱點,貝爾溫的突破線路十分合理,完全阻擋住了弗雷德的補位,他的爆射又在德赫亞撲救手型有問題的情況下順利飛入網窩。
可以說,同樣是“假四真三”尋求沖擊的陣型體系,穆里尼奧在提速、反擊層面的部署是優于索肖的。
30分鐘扭轉戰局 專心踢球的博格巴依舊“真香”
本場比賽,索爾斯克亞在62分鐘便連換兩人進行調整,是較為及時的。博格巴的登場,帶來的變化是在熱刺回收陣地后高位有人能從“縫隙”中找到B費,從而發揮葡萄牙人的作用。
博格巴與B費連線帶來的效果
如上圖所示,博格巴與B費的這次連線作業,讓熱刺感受到了陣地戰防守端的真正壓力。而他們的調整策略十分明確:放棄高位的寬度防守,內收去限制。
熱刺高位內收,去限制博格巴與B費之間的連線我們可以從上圖中清晰地看到,高位持球的博格巴面臨凱恩的干擾,而前腰位置上的B費已經處于對手的包夾之中。熱刺的這種態勢,是放棄高位防守寬度的。于是,接下來博格巴與B費的聯系變得較少(此后倆人互相傳遞累計為8次,且遠離對手大禁區弧),曼聯轉而開始利用高位邊路的空間,去進行傳中作業。于是,伊哈洛替換馬夏爾登場。
不過,熱刺禁區內緊密的防線讓曼聯的傳中效果并不好,曼聯需要在邊路更換思路。左側擁有拉什福德與盧克-肖的情況下,右側對比起來就稍微“孱弱”——萬-比薩卡傳中質量稍欠、格林伍德缺乏硬沖的體格,曼聯需要一名中場球員填補右側肋部。
索肖換上馬蒂奇以及讓馬奎爾大幅度前提之后,曼聯在高位具備了空位的傳遞精準度,這也解放了博格巴:于是,博格巴憑借個人能力在右側肋部奉獻出萬-比薩卡、格林伍德所不具備的爆點沖擊,并制造了點球。
馬蒂奇在高位沒有壓迫的情況下能送出合格的分球,曼聯成功將球轉移到右側。這時候,博格巴位移過來之后,完成了接球、突破并造點的過程。從這點上看,陣地攻堅中博格巴在肋部的爆點能力,是曼聯右路所急需的。結語
相同的“假四真三”部署,穆里尼奧在反擊推進上的安排明顯是好于索爾斯克亞的。熱刺能率先完成進球,也反映出了這種優勢。曼聯下半場能扭轉局面,主要得益于博格巴的登場,扳平比分的點球更是法國人個人能力的完美展現。另外,索肖的不斷調整,是針對B費與博格巴共存的多次嘗試,這對于現在的曼聯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一場平局,對于雙方來說都算是可以接受的結果,雖然總體上曼聯的進球機會要更多。但是,從技戰術價值來看,這場比賽雙方的收獲都要大于積分。
【英超-博格巴造點貝爾溫獨闖龍潭 熱刺1-1戰平曼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