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籃協按照自己的評估,向25所高水平人才培訓基地拔款以支持他們的發展。易建聯的母校深圳體校排名第一獲得20萬資助,值得注意的是,廣東省有四所學校入圍前25,分別是第一位的深圳體校、第九位的廣州體育學院、十五位的東莞籃校(深圳烈豹)和十八位的廣東青少年競技學校(廣東宏遠)。
山東和江蘇同樣有四所學校入圍,浙江有三所,而培養了不少出色人才的遼寧僅有周琦的母校阜新籃校和丹東體校入圍。明年CBA將推出青訓最低投入的規定,投入達不到最低線的將要上繳青訓調節費給CBA公司,再分配給青訓支出達標的球隊。
自從14年后,趙繼偉、高詩巖和叢明晨那批球員進入到遼寧一隊后,已經沒有好的后繼人才了。就算有,也仍然在板凳上度日。孫鍇祺23歲進一隊四年只上場過18分鐘,郭旭21歲才進入一隊前三個賽季同樣是不到20分鐘,被譽為潛力新星的鄢手琪也是21歲才進入一隊兩個賽季場均只有6分鐘的上場時間。就連高詩巖,如果不是租借去了吉林,又碰上趙繼偉受傷和楊鳴退役,也許現在依然在苦苦等待機會。
青年隊員如果在21歲前不進入一隊,基本已經可以認為是沒有潛力,要考慮是不是應該離隊的。孫鍇祺、郭旭和鄢手琪三個在21歲甚至23歲才上一隊,枯坐冷板凳又不轉會或租借,白白占了幾個名額。這很容易讓要送孩子往專業籃球發展的家長心生顧慮,要不要讓孩子走另一條比較穩妥的路,鋒線新星昝文一已經前往湖北工業大學打CUBA,另一位分衛同樣收到清華的邀請。
遼寧內線后繼無人,韓德君已經33歲,李曉旭雖然官齡30但是他15歲就打CBA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劉雁宇雖然遼寧球迷對他期望很高,但他15歲才開始專業訓練,能力離接班還有很遠。如果不是夏天引進不了好內線也不會引進被深圳放棄的盧梓杰。
在目前青訓人才日益競爭激烈的現狀下,遼寧的體制無疑是非常落后的。靠進入體育局編制吸引人才在如今經濟發展形勢下已經不吃香了,有能力在CBA立足的,誰在乎退役后在體育局里打份收入微薄的工;沒能力立足的,上大學打CUBA,憑學歷和籃球技術也能找到不錯且穩定的工作。
廣廈憑著前身沈部在沈陽的資源,已經搶走了不少遼寧的人才。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是發展的大趨勢。東北人在娛樂圈占據半壁江山,靠的正是走出去。遼寧青訓不能只留在以往的輝煌中,窮則思變。去年將阜新籃校納入自己的人才基地中只是第一步,未來加大投入和用優厚待遇留住人才才是正道。不要老是用鄉情來壓價,自己人更應該多給點。